旅游领域

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集团产业 > 旅游领域

        南雁荡山位于平阳境内,距温州市区87公里,离平阳城关32公里,总面积97.68平方公里,北部明王峰,上有泥塘沼泽,秋冬大雁在此栖息,且与北雁荡山遥望相对,故名。风景区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岩、银瀑、石堑为六大特色,有“浙南第一胜景”之称。与北雁荡山、中雁荡合称雁荡山风景名胜区,属山岳型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

        景区山岳由浙闽边界的洞宫山山脉延伸而来,多在海拔500米以上,迂折蟠回,北部以明王峰为主峰,海拔1077米。九溪汇流,中贯溪滩,山水相映。分东西洞、顺溪、东屿、畴溪和石城5个景区,有67峰、24洞、13潭、8瀑、9石之胜。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9C。

        南雁开发始于唐代中期:盛于五代、两宋。唐宗室李皋任温州长史时,曾作《游南雁荡山》诗。《方舆胜览》载:五代时高僧愿齐“闻平阳明王峰顶有雁荡,天晴则钟梵相闻”,遂“杖锡寻访,结茅其间”。吴越王钱氏“因建普照道场,尽以平阳一乡之赋赡之。”北宋时建会文阁,后称会文书院,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来此讲学,一时人文荟萃。据史料记载,人文景观仅就古建筑而言,就有13古刹、18庵、12院、3亭8堂、2洞2楼、1庙1坛。儒、释、逍三教遗址四布,历代摩崖石刻碑记林立。而闻名的顺溪古居,畲乡的独特民俗,则更富地方特色。

        人云“北雁好峰,南雁好洞”,所谓好洞,仅以东西洞景区而言。其实从全景区总体分析,南雁溪流纵横,滩潭四布是构成山明水秀的根本原因。故就自然景观而言,溪滩、幽洞、奇峰、石堑、银瀑、景岩可称为“南雁六胜”,就人文景观而言,这里的儒教、佛教、道教汇集在东西洞一个景区里,可你‘三教荟萃”。因此,“三教九溪”是南雁荡山风景名胜特色的主要概括。

       

        l. 九溪汇流南雁荡山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地形切割较深,山水冲泄、均匀分布有九条溪:怀溪、郭溪、畴溪、顺溪、青溪、岳溪、雁溪、蒲溪、碧溪。这九条溪流都处于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鳌江上游,并在风景区胜地——南雁镇汇流向东,然后入东海。九溪如碧带,另加规划的王公湖、知音湖、龙湫湖、钓翁湖成面状水景,正是“山因水活,水随山转”,“以山得势、因水成景”。线面结合、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多数溪湖可乘竹筏、划船,为风景区生色增彩。

       2.“三教”荟萃始创于宋的会文书院属儒教,观音洞、云祥寺属佛教,仙姑洞、三台道院属道教。“三教”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缩影,是传统文化特色旅游的重要内容。“三教”荟萃在一个景区,是非常罕见的。

       3.幽洞、奇峰、石堑、银瀑、景岩具备南雁具备多种景观地貌,有崩塌幽洞。如观音洞、仙姑洞;有隆起的奇峰,如铁嶂峰、画眉峰、华表峰、东南屏障(锦屏峰);有因水流沿软硬岩性相接和断裂发育部位不断侵蚀而形成的各种瀑布,如大龙湫、白云瀑,有断裂剥蚀的石堑,如石城街、一线天,两仙对奕(醉翁岩)等天然雕塑60多处,呼以人名、物名、兽名、栩栩如生。

       4.风景建筑与民居具有浙南闽北的独特风格据史料记载,就建筑而言,就有十三古刹、十八庵、十二院、三亭八堂、二祠二楼、一庙一坛。通过这次调查分析因这里地处山区,以往交通不便,多风雨,于是能工巧匠辈出,就地取材,因村致用。建筑多木构、石构、竹构,出檐深远,除庙宇外,均用水、石、竹本色,素朴大方,如东门、山门古街、合乡青街的半面街、顺溪多进环廊庭院式民居等,连以梅岭、蒲岭、凤岭块石嵌野草的古道,类型繁多的石桥、满水坝,使这少许的人工环境与自然风景环境浑为一体。

       5.浙闽风情、畲汉混居有浓厚的浙闽民俗风情,区内大多数人讲闽南方言,畲族汉族混居,到这里旅游,使人感受到清新的异族情调和浓厚的乡土气息。